自动售货机在中国的行情是怎么样
时间: 2020-12-25
浏览次数:
上午 11 点,广州市天河区百合路上的 37 游戏大厦一楼,穿着“真功夫”、“都城快餐”、“广安面食”等 8 家餐饮公司制服的员工,正在熟练地向像信箱一样整齐排列的透明小格子里
某日上午 11 点,广州市天河区百合路上的 37 游戏大厦一楼,穿着“真功夫”、“都城快餐”、“广安面食”等 8 家餐饮公司制服的员工,正在熟练地向像信箱一样整齐排列的透明小格子里放盒饭。同时,现场两名工作人员在电脑前查看每个格子的状态,并与送餐人员核对数量。
一个小时之后,人群向这里涌来,他们通过手机上的 App 操控开启一个像是指定的小格子,取走他们当天早些时候,或是提前一天就已经预定好的午餐。这个 6 层的办公楼,有 1000 多个员工,约 80% 的人都在这里解决自己的午饭问题。这段时间内,站在场地里要当心被撞到,因为人实在太多了。
这里并不是员工食堂,那些上千个整齐排列的小格子其实是 20 台自动售货机,更准确的说法是“无人便利店”。如果你恰好在中午来到北京的银泰网店、民航信息中心,也能看到以同样方式用自动售货机买“和合谷”快餐的情景。
这种场景和自动售货机最为发达的日本的情况看起来很不一样。我们不久前报道过日本售货机的强大,当时有读者评论道:“在静冈曾经在一个十字路口(半径 50 米内)有 15 台自动售货机,感觉自己被机器人包围了。” 截至去年日本共有 503 万台自动售货机,平均每 25 个日本人就拥有一台。
自动售货机在日本随处可见,虽然便利店众多,但它还是有自己的存在空间。但在中国,大部分自动售货机都在你看不见的地方。超过 50% 的机器在工厂,学校占了 28% 左右,剩下的才是马路、地铁、写字楼……
动售货机运营公司还有富宏智能、友宝、上海米源、苏州乐美、北京友礼汇等等。而从 2000 年中国出现的第一台自动售货机开始算起,经过 15 年时间的发展,至今仍然不足十万台。其中 2010 年成立的友宝约占了一半,它提供的数据是 3.8 万台。
由多个自动售货机组成的“无人便利店”,是友宝在 2013 年推出的新形态,针对的是 37 游戏这样的企业客户:多为科技公司或客服中心,他们的共同点是常加班、相对封闭、周边没啥好吃的。
总之,这和我们想象中的日本自动售货机“盛况”,真的差别很大。
“以一个三十岁的日本职员为基准点,一台自动售货机的成本和他一个月的收入是一样的,一台自动售货机 30 万日元,如果雇一个人,相当于一年可以买 12 台自动售货机。”某自动售货机运营总监黄荣辉告诉《好奇心日报》,这种算法虽然有点简单粗暴,但自动售货机相比日本高昂的租金和人力成本来说,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黄荣辉这么解释自动售货机在日本的流行原因之一,另外,日本法律规定屋檐下 60 平方厘米的空间属于私有财产,所以你还会看到许多机身更薄的售货机 “贴” 在日本许多房子的外头。除了卖饮料,日本自动售货机出售的商品从饭团、热乌冬面到内衣,多达 6000 多种。
但移动支付的兴起,以及现在浓厚的 O2O 氛围,让友宝觉得自己迎来了大发展的好机会。但却也不是给你在街头提供一个新的购物场所,而是他们希望在三四线城市,继续占领工厂和学校。在他们更新的设想和计划中,还有:在医院输液大厅摆一台售货机卖自费医疗设备、在娱乐场所放一台机器自助扫码下单。也就是说,它可能还是无法让你觉得到处都是。
这被看作是行业转折的一个信号。2014 年,友宝的营收接近 10 亿,虽然仍亏了 3000 多万,但主要是因为管理和研发支出,且该数字正逐年下降。这个收窄的亏损曲线也是凯雷愿意投钱的原因。他们也认为这是一个未来的好生意。
自动售货机其实集合了时髦的概念和新的形态:便利;舍去人工成本;无限可能的商品——这些似乎都是它火起来的可能性。但在中国市场,似乎始终没有一个引爆点让它真正流行起来,为什么会这样?而目前中国市场上最大的玩家,似乎又要把它引向另一个方向,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