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 冷静期的中国无人零售行业!
时间: 2021-09-03
浏览次数:
从资本风口“神坛”跌落两年多后,中国无人零售行业终于铅华洗尽、一切归于平静。
从资本风口“神坛”跌落两年多后,中国无人零售行业终于铅华洗尽、一切归于平静。
尽管各个领域的竞争依旧激烈,但竞争的逻辑已经发生了改变,体面的“活着”成为了多数行业企业的主基调。
01.冷静期的“变”与“不变
从近几年行业市场的总体规模发展情况看,国内无人零售行业依旧处在一个较快的成长期。年增长平均保持两位数,并且各类不断出现的新业态、新模式、新终端推动着整个行业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从早期相对单一的预包装食品饮料,到当下各类智能零售终端内装载的生鲜、乳品、烘焙、现制果汁、茶饮、餐食,甚至日化、文创用品等等,今天国内无人零售业务的服务深度和宽度已经和多年前不可同日而语。
虽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盈利问题却持续困扰行业企业。
2018年末,当无人零售资本潮退后,一大批企业在“裸泳”中直接倒在了市场的“沙滩”上。也因此造就了今天的新市场。当更多人回过头开始重新关注“利润”时,曾经的那个疯狂烧钱的时代也基本寿终正寝,“活着”变得不那么简单,想要活着,得有充分的“内功”。
而这个“内功”是什么呢?就是不断满足消费者越来越高的消费需求。
02.现实的活着是最大的体面!
东部沿海地区是国内无人零售业务最发达的地区,然而最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竞争和挑战。
2021年苏食流通协会无人零售行业分会最新的实地走访调查材料显示,相当部分的行业企业正面临着艰难的选择。因为越来越多的零售渠道和服务方式正在与行业发生交集。社区团购、外卖、B2B供应链等业务都在从不同角度影响着行业市场发展。
浙江某地核心运营企业负责人直言,最近几年的市场变化速度已经超过了过去十年的总和。市场对于企业成本、效率、管理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意稍有不慎,转身慢了,企业就会满盘皆输。
以传统饮料售货机业务为例,近5年饮料机单机月平均产出连年下滑,降幅最高的甚至超过3成。市场的变化正倒逼企业寻找更新、更有效的方式去寻找新的生存空间。
该运营企业负责人也同时坦言,未来前途未卜,或好或坏,但希望自己企业能在这一波浪潮中生存下来,因为现实的活着是最大的体面,未来也才有资格谈希望。
03.消费者的选择!
在若干年前,在无人零售行业谈消费者选择基本就是“空谈”,因为在当时,消费者所拥有的选择权几乎微乎其微。
然而在今天零售渠道异常丰富和多元的今天,一切变了。工厂围墙边的外卖、宿舍楼下的团长、智能售卖终端变得不再是唯一。
消费者的选择现实、冷酷,甚至不带一点温度,“价格、速度、服务”是他们选择的核心标准。一定程度上说,消费所理解的品牌是他们对于现实的理解,谁能更好的满足他们,他们就会选择谁,尤其在下沉市场。
2019年起,冷静期的国内无人零售市场也开始进入“下沉”通道。
“下沉”过程中的行业企业在关注利润、关注生存的同时,也需要学会适应消费者选择权的变化。
场景在变、人群在变、权利也在变。无人零售也是零售,零售的本质是服务,只是方式和方法一直在变,只有更好的学着去满足,才能更好的去发展。
